副猪嗜血杆菌诊治体会

时间:2022-10-23 15:3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一种存在于猪上呼吸道的常在菌,以5~7周龄仔猪为主要感染群体,青年猪、种公猪和母猪等其他年龄段猪也有可能感染。该病可通过消化道或接触呼吸道传播。目前,由HPS引发的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疾病,易导致患猪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甚至死亡,给养猪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对该病的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1 病例情况

2014年5月,某小型猪场共有100多头仔猪和保育猪发病,主要有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高烧不退、黏液性鼻液增多、皮肤发红等临床表现。其中有30多头患猪出现关节肿胀,发病7 d后共死亡25头。发病后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2 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明显升高,温度达40.2~42.1℃,食欲明显下降,精神萎靡、皮肤发绀或呈苍白色,眼睑皮下明显水肿,关节肿大,腹式呼吸,喜卧不愿站立。有的患猪行走缓慢,采食或饮水时频繁咳嗽,鼻孔周围可见较多黏液性分泌物,濒临死亡前出现抽搐,侧卧,其四肢呈划水样。死后腹部明显胀大,体表发紫,被毛较粗乱。

3 剖检与实验室检查

现场剖检发现死猪的关节液、心包积液、胸水与腹水均增加,胸腔内可见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和较多淡红色液体,心包内有奶酪样渗出物,心脏与外膜粘连,形成较具典型特征的“绒毛心”。死猪腹下部几乎被腹腔内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完全覆盖,其内的所有器官也都粘连并固定在一起。肾脏呈土黄色,肝脏有明显纤维性渗出且肿大;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完全衰竭坏死;腕关节等重要关节肿大,关节腔内存在黄色脓样液体。

无菌状态下取患猪肺组织、胸水、心血与腹膜面涂片,于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与单个球杆菌,无牙孢与鞭毛。采集患猪肺、肾脏及淋巴结等样品进行病原检测,显示本病呈阳性。

4 诊断

结合患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5 防治

主要采用隔离、全面严格消毒、全群投药和治疗等措施防治本病,具体方法如下:①隔离:隔离是杜绝相互传染的有效手段,将健康猪与患猪隔离,可避免疫情蔓延扩散;淘汰无治疗价值的患猪和无饲养价值的僵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努力改善饲养环境,适当降低饲养密度。②严格消毒:实施全面严格消毒,使猪舍及其周围环境保持卫生、清洁,每日使用0.5%洗必泰水溶液对猪舍消毒1次,连续使用3~5 d,每隔3 d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使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食槽与水槽,之后使用清水冲洗。空栏后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然后使用甲醛熏蒸消毒。③全群投药。为增强猪的抵抗力,向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按500 g/t)、强力霉素粉(按200 g/t)和头孢噻呋钠(按200 g/t),连续使用12~15 d。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按每升0.50 g)、阿莫西林粉(按每升0.50 g)和维生素C(按每升0.50 g),连续使用8~10 d。④治疗。由于HPS易产生耐药性,为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应联合应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冻干粉(按100 kg注射0.2 g)与穿心莲注射液(按100 kg体重注射10 mL),或肌注磺胺嘧啶钠(按100 kg注射10 mL)与黄芪多糖注射液(按100 kg注射10 mL)。每日使用2次,连续治疗5 d。

采用上述措施进行治疗后7 d,除6头僵猪或无治疗价值的患猪经淘汰并作无害化处理之外,另有8例患猪因治疗时病情严重而死亡,其余患猪均治愈,未出现新发病例。

6 总结

猪群免疫力低下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因此,要降低该病的发病率,首先必须找出原发病因,努力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同时,还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实行自繁自养。如确需购进应选择非疫区的规范化猪场,并隔离观察2周。由于本病易与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等病混淆,必要时应使用PCR方法进行确诊,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此外,还应保持栏舍清洁,严格定期消毒,注重预防和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以增强其抗病力。(编辑:何芳)

推荐访问:杆菌 诊治 嗜血 体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