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17篇

时间:2022-11-14 16:35: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17篇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  .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17篇,供大家参考。

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17篇

篇一: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

  .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建立合力开展工作的网络,有助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比班主任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骨干——班主任,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两者之间通力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是一门必修课程。首先,我想谈谈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校沟通合作的错误倾向:其一,告状式家校联系。这种合作方式仅仅在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倍感无能为力时发生。这种沟通方式的存在非常普遍,以致家访成为学生犯错误的另一种表述。我曾以“你对家访的看法”为题对本班4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喜欢”家访的仅614.3%;“无所谓”的11人,占26.2%;而表示“不喜欢”的竟有25人,占59.5%。25人之中,大多数都有被“告状”的经历,其余未被“告状”过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家访,是从别人那里间接获得过这种不愉快的体验。数据表明,学生拒绝这种告状式家校联系。作为教师,你的出发点绝对是关心学生,但这种关心方式并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相反如若处理不当,还会激起学生的敌对情绪。当他发现,他的老师缺乏某种能力,只会狐假虎威依靠自己父母的威严的时候,他将对该老师失去所有信赖与支持。其二,家校教育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家庭教育的效力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世界观、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与邻里之间的关系

  -

  -可修编.

  -

  .

  等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与标准上产生错位乃至严重分歧的时候,双方教育效力都将大打折扣。这和力学的某些原理有相通之处。所以保持家校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连贯性,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合力。其三,在教育问题交流上,重事实述,轻过程与方法的探讨。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的效果,而决定教育效果的通常是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表现,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原始动机。与家长沟通,如果只限于学生的表现如何如何并到此为止,然后彼此独立依照自己的习惯去开展教育,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步调,势必影响教育进程。那么,如何与家庭教育通力合作,建立有效开展工作的网络,确保更多积极因素的整和呢?我想再来谈谈四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中积累的一些浅薄看法:第一,作为班主任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在沟通合作过程中,家长也应参与到商讨如何使孩子更健康成长的活动中来。教师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教师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第二,构筑信任平台,这是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在丰富的班级教育资源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很重要的一块。因其以情和爱作为主要教育手段和力量的教育,学校教育无法与之匹敌和比拟,但是可以跟它连接和匹配。连接与匹配的关键仍在于感情上的信任这根韧带。书生曾说:“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

  -

  -可修编.

  -

  .

  „„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这见解把握住了人性的弱点,学生受用,对家长也同样受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我们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同样沟通家长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家长感到我们不是在训斥他的孩子而是在帮助他的孩子。这样,你就站在家长的心里去了。所以,家校联系时忌讳告状式的沟通方式。联系的容不应该局限于孩子所犯的错误,还应该有孩子取得的点滴成功与进步;不应该局限于孩子的行为,还应该有孩子的思想、情感与情绪;不应该局限于孩子的学习,还应该有孩子的校外生活。“教育植根于爱”,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有效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大大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责任感。第三,把握沟通原则与技巧,多与家长探讨教育的过程和方法,保持步调的一致。家访中,班主任应做到“四善”,即善于倾诉、善于询问、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善于倾诉就是要提出问题,同时要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尽量避免“登门告状”、“漫发牢骚”的印象。倾诉的时候班主任应找到向家长提出要求的适当形式,语言尽可能委婉,最好用建设性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善于倾诉,也要善于询问、倾听和引导。教师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剥夺家长讲话的机会,要善于捕捉机会开放式提问,激起家长说的欲望和参与的热情,反“客”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一位优秀的沟通好手,必然善于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询问、感受并且耐心倾听。对于家长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观点应予以说服工作,向他们解释这样做对孩子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切忌将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推卸到家长身上,不仅证明班主任的无能,而且证明班主任的不负责任。家访结束时,应进一步拟订教育学生的措施。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换

  -

  -可修编.

  -

  .

  过意见之后,可以共同制定出教育学生的方法措施,要明确家长和教师的分工,以便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第四,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常见的沟通方式有直面交谈、联系、书信来往、同学转托、家长会等,其中直面交谈又分班主任登门拜访和请个别家长到校座谈两种形式。不管哪种沟通方式,都有其特殊的适用情境。班主任要灵活处理。例如,用信函方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信息虽然非常费事,但也有其独特的适用面,写信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性情暴躁,与其交谈,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引起负作用,而用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并触发一些冷静思考,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二是遇到不宜面谈的问题。如学生有偷摸、早恋等行为,向家长面对面挑明,一则家长脸上无光、很尴尬,再则容易导致家长的过激行为,如打孩子。而通过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学生在校外的有关表现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觉和重视。以上是我关于家校通力合作的一点实践经验和看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统一方面,只有学校(班主任)、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有效加强沟通。

  近年来,总是觉得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

  的方向发展。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

  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

  良现象和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学生的安全、犯罪、吸毒

  等问题都被说成是学校的责任。有人说:生活与教育联系,就将家务活动中的洗

  衣、做饭、叠被子等这些本该是家庭教育的事,都弄到学校来了。某校一名成绩

  优秀的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该班两名成绩较差的学生打死后,三位学生家

  -

  -可修编.

  -

  .

  长跑到学校来说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学校的教育不够,就连政府和公安部门都这样认定。事实上,这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力所能及的畴,是一种夸大和泛化学校功能,以及推卸责任的一种可怕现象。

  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

  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可修编.

  -

  .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

  -可修编.

  -

  .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容。因此,教师和学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们是教师!我们爱学校!我们更爱自己的职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好比土壤里的氮、磷、钾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备的,作为从教人员的老师也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学校教育是以系统的理性教育为主,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众多学科的学习,都要引导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领进科学的殿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和完善,是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枢纽。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资源。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机构,包括青少年宫、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开展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家庭教育和学

  -

  -可修编.

  -

  .

  校教育之外的—切方式,包括看电视、网络、交谈、他人的示行为等—些无组织无意识的带有教育性质的活动。社会教育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终身性,即活到老学到老。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德、习惯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成长。

  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对个人的人品素质影响最大。因为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对于孩子都是一本无字的书,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至于哪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最大,这真不好选择,就如同手和脚,哪个

  贡献最大呢?——缺少了哪个,哪个就会显得重要

  现在学校和家长,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师对于学生那是骂不得,打不得,爱不得,骂了家长说老师对孩子人格侮辱,打了更是体罚学生,爱了有人说老师收受礼品了。老师很被动,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学习要管,生活要管,思想也要管,这本身就是教育方式的一种误区。

  如果家长认为所谓的教育就是考试考高分,毕业找到好工作的话,我想说,其实家长

  大可不必去难为孩子,你自己努力点成为刚,按中国的现状我爸是刚的孩子才是最有出息的。自己成不了刚,却要让孩子成为刚,多可笑可悲的想法!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是看待和思考生活工作中发生的现象,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种教育。很显然三观教育光凭学校是很难做到全面的,至少我们很少听说哪个孩子的脾气象他老师,总是说像他爸妈的

  多吧?其实真正在影响孩子的还是我们看不见的“教育”,而过分的强调和加重学校教育,

  其实是一种家长和社会推脱责任的表现,将自己的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惜通过送礼课外补习等方式尽量减少家庭教育的时间,一旦教育失败则将责任推给老师不尽职或者孩子不努力。这是其实一种成人世界下一种以成人价值观为中心的教育论,说白了就是家长强奸了孩子的意志,让老师让了替罪羊。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知

  道,其实学校教育的作用本来就弱于其他两项。1:受教育的时间,以孩子8岁上小学,24岁大学毕业来说,每天7个小时的在校时间,还要去除周末和寒暑假,远少于孩子在家的时间。2:学校教育,是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是2个甚至更多的家长对一个孩子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全社会对一个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专注度影响力无疑远高于学校教育。

  -

  -可修编.

  -

  .

  3:学习教育是一种被动教育,孩子本身带有逆反心理,对一些教育容带有心理抵抗性;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包围式教育,孩子无时无刻不是在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容,教育的效果显然要比学校填鸭式教育显著。4:学校教育是家长付出学费让别人教育自己,在学生看来自己是付出的一方,对于教育的态度难免有所轻视和抵触;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孩子通常是索要的一方,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让你有求于人时,总是更容易听对方的话,而如果是觉是自己是付出方时,则比较难服从对方。分析一下中西方的教育,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期初期,特别是中小学的成绩和科学知识远超西方的学生,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却难有突出的作为和成就呢?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教育是畸形的,过分的注重学科教育,忽略人格教育和思维教育,而其实就是注重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结果。在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格道德观念和思维价值体系的支撑下,孩子在结束被动接受式教育后陷入入迷茫,因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给予他们自我辨别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所以才会出现孩子到了高中,大学,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管理后生活放纵道德迷失的社会现状。我们不能把老师当成一个圣人来要求,毕竟那是只是一份工作,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不可能全部由他们来承当,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家长刻意如此,那局面将是现在这样的惨状,家长一边送礼一边骂老师,孩子过的不快乐也不见得有出息,老师工作压力大又不真正受人

  尊敬的“三输”局面。

  真正良好的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学校来承担,人格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家庭教育来承担,社会教育负责给予教育容实践的机会,锻炼自我辨别,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能力。教育真正要给予孩子的不应该是一文凭或者一门技艺,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心灵和清醒的头脑。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腰堡中学王凤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

  了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

  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搞好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网络,营造健

  康向上的教育环境是我国目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担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创新人才的任

  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

  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三方面教育中,学校

  教育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统一性特点;在家庭教育中,

  -

  -可修编.

  -

  .

  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

  对还资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

  社会是青少年的大课堂,学生每年有160多天在学校以外生活和活

  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及各种社会现象必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不

  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社会教育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纪实性、补偿

  性等特点。三个方面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

  和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

  影响、互相制约。因此,只有把学校教、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统一

  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为了有效地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

  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

  学校教育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

  (一)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误区。

  让家长的人才观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由“重智

  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监护观由“保姆型”转到“自由型”,

  由“专制型”转到“型”学校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艺术,要一分为二

  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顺其天性,循

  序渐进。

  2、广开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渠道。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

  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二是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主要让班

  -

  -可修编.

  -

  .

  主任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三是领导和教师经常进行家

  访,四是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实验

  室等,五是开设意见箱,开通热线和校园网,广泛与家长交流。

  (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通力合作

  1、家长应该参加家长学校和学校的活动,依靠学校,建设学习

  家庭,指导孩子规、健康上网,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培养孩子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家长应该经常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进行交流,询问学生的学

  习、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和教育,争取最

  佳效果。

  二、

  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对学校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充分

  利用社会中对学校教育有益的一面,暮秋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确

  保教育的效果。

  (一)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国情教育、环境教育、交通

  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

  的。但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学

  校应该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开辟学校与社会志愿共享的

  有效途径,使其制度化、规化,让学生享受更广阔的教育空间。

  (二)“走出去”、“请进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可修编.

  -

  .

  为了及时帮助学生摆脱某些困惑和迷茫,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本地名牌企业、人才交流中心、烈士陵园、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学习、调查,拜访先进人物,目睹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社会思潮;“请进来”就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和各界先进人物来学校作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形势、国防、法制、环保、交通、消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想,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统一思想、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建立“三结合”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已向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努力。

  搞好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让全社会认识到“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全社会关注“三结合”的氛围。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形成通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中国教育定将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明媚春天,培养出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

  -可修编.

篇二: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近年来,总是觉得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的方向发展。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和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学生的安全、犯罪、吸毒等问题都被说成是学校的责任。有人说:生活与教育联系,就将家务活动中的洗衣、做饭、叠被子等这些本该是家庭教育的事,都弄到学校来了。某校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该班两名成绩较差的学生打死后,三位学生家长跑到学校来说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学校的教育不够,就连政府和公安部门都这样认定。事实上,这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力所能及的范畴,是一种夸大和泛化学校功能,以及推卸责任的一种可怕现象。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

  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

  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办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线上分享会上的发言

  宝塔区中学王军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交流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在北

  京召开。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一些心得体会。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办好教育事业,家庭、

  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培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巴金先生曾说。父母是孩子人生里最先接触的人群,他们平时生活里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是耳濡目染的,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并且家庭环境完全关系着孩子心理健康。若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必定会给孩子造成扭曲心理。所以,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当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少年的人格是受学校文化教育熏陶的,学校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而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学校也要注重人格的培养,真正地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做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各界的共同责任。政府部门在青少年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学校的安全办学提供保障。其中,妇联在家庭教育方面起着疏导、协调的作用。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及时给需要的家庭,送去温暖,点燃希望之火。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总务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总务后勤工作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物质保证。

  后勤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学校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努力掌握服务技能,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要在新形势下配合教育改革,

  进一步做好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总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寻找总务后勤工作规律,要深刻认识总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总务管理质量,不断开拓学校总务后勤管理的新思路,使总务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篇四: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影响

  近日,在教育局各位领导的要求和倡导下,我们园开展了相关教育局文件的学习;通过对文件的认真学习和研究,对于刚踏入教育战线且没有任何经验的我来说,是一次思想全方位的洗礼,使我的思想觉悟水平不断地提高。文件涵盖的内容丰富,纲要明确,共包括七大块领域。总之,这次学习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将重点谈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老师,我把我的娃交给你啦,你可要好好的帮我管好他,他不听你的话,不做作业,你想怎么打骂都行。”记得这是我第一年收学生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学校报道的嘱咐,虽然这事已过近四年,但如今还印象深刻,难以忘记。是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为做家长的心头之盼。家长一心想让孩子有出息,就把孩子送来学校,交给老师这是合情合理。老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和传播者,学校和老师就应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为每位一个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和引导每个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人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然而,通过对文件的学习和揣摩,使我思想意识得以改变和提升;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当代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整体的育人系统;在这个系统工程里面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担负着重要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

  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儿童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因此,了解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对开展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

  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繁多,其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是形成整体教育的思想保证,是对教育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和发展;是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

  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把全党重视、社会共同参与结合在一起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势在必行。

  总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从而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网络化的社会教育队伍,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需要。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家庭有力的支持和积极配合,三位一体,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大好局面。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关心,必定迎来教育的春天。

篇五: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在教育内容方面虽然有环环相扣的关系,但要明确的是各有侧重。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应该先是家庭的、再是学校的、再后是社会的,当然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在孩子未上学前,家庭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就是说它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不甚紧密。而孩子进入学校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密起来。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做好家庭教育,就应该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着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们有一个共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此,要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所以,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夯实基础。二是它的教育内容包罗万象。孩子要成才,必要的条件是应该具备积极的、向上的、坚韧的做人做事的好习惯,同时要有一种较强独立生活能力。家庭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种种好习惯。只有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才能汇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溪流,集成孩子提高生活能力的江河。三是它贯穿于人的教育的自始至终。所以我们讲的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是要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首先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是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其次要通过家庭教育把孩子学到的知识融化在实践中,把做祖国建设合格人才的愿望作为孩子人生的总目标;第三要打好家庭教育的“持久战”,改变“依赖”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被动状态。家庭教育有常计划和短安排,要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经常地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的问题。我们知道:家长会是学校配合家庭教育的好方法。但,当前的很多家长会不是“总结会”,就是“批评会”。而这些“总结”和“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观看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与客观相脱离。还有,不能总是利用家长会请心理专家作报告。因为这类专家的报告侧重于心理学专业,对于家长来说可操作性较差。我们应该清楚:心理学毕竟是一门专业。它在庞大的家庭教育内容中只占较小的比例。二是有些课程设置与家庭教育的实际相脱离。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其危害是影响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孩子母语的基础训练。还有给很多家庭造成了精神负担和经济浪费,同时导致了家庭知识教育、常识教育被搁浅。三是学校有些教师的继续教育滞后于家庭教育的需要和社会教育的发展,导致很多教师不能较好地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三、社会教育。一般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范畴去理解,可以收它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的教育。这个解释是从教育的环境而言的。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抛开教育内容不同,实质上是在三种不同环境中的教育。那么,社会教育如何配合家庭教育呢?当务之急是应该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家庭教育。因为在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家庭教育是“私”事,所以得出社会教育管不了“私”事的结论。我们必须清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个道理。如果说,家庭这个细胞出了问题,社会这个肌体不就是唇亡齿寒吗?二是社会教育配合家庭教育不能是盲目的。因为国家有“十一五”家庭教育规划”。在规划里面,对社会如何重视家庭教育做了明确规定。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一种责任,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保护家庭这个细胞,就等于社会在保护自己的健康肌体。

  要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关系,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然后才能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家庭教育,这也是我们讨论如何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真正目的。

  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点心得上传:吴晨更新时间:2012-5-269:14:22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一、学校教育是中心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因此,班主任应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外,充分利用班级黑班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拓宽德育途径。如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孝行、雅行”系列活动教育在引导学生在成长中学会感恩,增强爱国情感、责任意识、成才信心,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中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演讲、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和各种知识竞赛,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使学生养成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二、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的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在与家庭联系中,发现: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然而,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的。如我校一个姓陈的学生,经常迟到,多次缺交作业,甚至于考试作弊。其父母双方对他的教育就有严重失误,一方是过分溺爱怜惜,甚至包庇袒护其缺点错误;一方是过分简单粗暴,经常以打骂代替教育。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得不请其父母双方一齐到学校,多次与他们座谈,从分析该生存在问题入手,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不协调造成的严重后果,希望他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协调一致,才能有教育效果。最后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该学生有了明显进步。

  这充分说明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学生家长会上,学校应该根据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失误,专题讲述如何搞好家庭教育问题,如:家庭教育如何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讲究科学方法;家庭教育应注意能力培养,加强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家长要关心爱护孩子,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等,努力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严爱相济的过程。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教育、鼓励应该持之以恒。随着孩子的成长,勤学上进理想的确立,家长的重要责任是多鼓励,使其感到自己逐渐成熟了。这样,孩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经受磨炼,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三、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

  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社会应在下述三方面有所作为。第一,坚持正确导向。必须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弘扬高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第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关在吸引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曾看过一份以“中学生的社会意识”为主题的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富有冒险精神,但又缺乏艰苦思想。2、敢于参予和创新,但缺乏主动精神。3、内心存在自我矛盾意识。4、缺乏个性,他们对成年人有很大程度上的模仿性。5、思想波动性大,易走极端化。6、具有逆抗性,普遍带有反传统心理。7、缺乏全面、合理性的认识观,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过高估计自己。善于客观待人,主观待我。8、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悲感存在。9、对社会的态度:疾恶如仇,反对腐败,反对不健康的社会风气,拥护和支持新生事物,强烈赞同并参予好人好事行为。但有时在真正面临问题时又成为一个旁观者。10、对家庭,普遍有一种过高的要求和不合实际的心理。11、崇拜英雄、明星、成功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追求时尚,但常常带有盲目性。12、早恋、吸烟等。

  从调查数据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中,我认为,中学生对社会现状和影响程度非常敏感,而且在认识程度上也从单一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学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有多半的学生对问题都有积极的选择,但很多问题上近30%的消极反应也令人堪忧,仅从负面的角度分析,至少有四点:对社会快速的发展感到不适应,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受到多方面的干扰,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和行为判断;过于现实和人本化,理想与奉献精神淡化;实践能力低,缺乏生存竞争意识等。前面涉及的诸如此类问题成因很复杂,有生理、心理和思想素质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有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因素,但社会教育以及学校与社会教育二者关系的脱节是极重要的一环。有人说:现在学校老师把学生教育成才需要一个月,而社会上某些不良环境把学生教育成虫只要一天。“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种说法不管是否夸张,但是环境影响的负面效应是公认的。现在充斥于社会的非价值取向、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浸染、安全诚信问题、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学生构成了严重冲击和危害。由于涉及社会的综合各方面,要消除这些现象有很大的难度,加上学生家长们受教育的程度及素质有区别,故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及效果也因人而异。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存在许多较复杂的现象和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新特征,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可见学生的成长与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为特征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三结合,形成合力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学校加强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有动力,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勿庸置疑,对学生都会有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根据个人的特点,还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全民族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可以扬长避短、校内外结合、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极影响。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课堂既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宽广的教育环境,又决定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第一,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第二,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第三、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篇六: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培养孩子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责任,现实中,学校与家长的认识有不尽一致的地方,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愿与家长们交流看法。把孩子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一个孩子由一个自然人最终走上社会自食其力,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公民,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育准确地说是公民教育。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主要在校园和家庭中度过,家庭养育“自然人”,学校教育是在塑造“社会人”。我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学校、家庭当以引导学生做人为最大责任,摒弃和消除社会功利主义和浮躁情绪,让孩子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小学教育是一项为了未来的事业,我们的责任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全面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现代社会上的发展面就比较窄。有人曾做过统计,发现世界上非常有成就的人,往往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排在班里第十名左右,有人称这是“第十名现象”,这种说法未必准确,但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总之,教育者的责任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人才加以培养,为他们成才铺平道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有的家长可能更重视分数,甚至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我们不这么想,我们认为不能只传授知识,应该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当今教育中,在“学知”和“做人”上学校应更多地关注“做人”;在“知识”和“能力”上应更多地关注“能力”。我认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必须面向明天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也必须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按照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人。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学校因地制宜,形成了手球、乒乓球、舞蹈、美术、书法、合唱、管乐团等兴趣小组,努力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孩子培养成自强、自立的人。教师的责任是,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去爱,让学生做到爱学习、爱老师、爱同学,这比教会知识更重要。应该怎样爱?家长可能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吃呀、穿呀„„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是播种者,让我们在春天里,在孩子的心理播下行为、习惯、性格的种子,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好公民,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才能适应新世纪的竞争和挑战。

篇七: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谈教育的责任

  当前人们更多热衷于教育的效率与公平、学校的安全与升学率等问题,唯对教育的责任很少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想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谈一谈普遍意义上的教育的责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在实现这一教育责任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

  一、学校的责任

  1、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责任是:教书

  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的根本责任是教书育人。然而,当学校出现食物中毒、学生在校发生人身安全事件之后,学校不管干什么,先考虑安全问题,只要有安全隐患则一律取消。于是很多对孩子们来说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都停了,如春游、如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等等。学生只能在校园和班级那几十平米的小圈子里活动。教书育人才是学校的根本责任,为社会培养人才才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作为学校掌舵人——校长,在面对外界的喧嚣,面对舆论的责难,在其他人茫然不知所措时,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您要有身处危难之时而毅然突出重围气魄和勇气,力排众异,大义凛然地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2、教师的责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

  作的主要承担者,是最真切、最彻底、最直接的守望者,当他们面对一双双明亮、信任的眼神时,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便随之而

  来。他们必须通过自身的知识、形象、智慧、人格、感召力、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当教师对学生所具有的权威不是以武力形式出现,而是以爱护、情感,以及孩子内在的接受时,教师才能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有力影响。教师要有专业精神和责任感,即要具有自主判断力,而不被社会其他各方的违背教育精神的观点和潮流所左右。老师,应不断的自我提升,不断的自我完善,做一个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都能很好地负责的人。

  二、家长的责任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虽说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

  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但家庭教育却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对子女来说,既是人生奠基性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性教育。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可见一个家庭父母的素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不同,会影响了个人的一生,从而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2、改变家庭教育观念。中国的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加上多年来国家在大学录取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都采用考试的方式,因此应试教育在家长和社会中的认知中根深蒂固。最终培养出来的孩子除了比较善于考试外,没有实践能力,没有创造力,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请首先改变你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变有用性教育观念为有意义的教育观念。

  3、不要将教书育人以外的责任强加给学校。一场校园意外

  事故发生后,在家长和舆论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管理上,最后学校的安全责任喧宾夺主地超过了教育责任。为了避免安全事件,不让孩子乱说乱动,也不让孩子走出指定范围,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得不到锻炼,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的孩子。其次,作为家长,要信任学校,要多理解和体谅学校,对学校不能太苛求,学校的责任和功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都一味的指责学校,对学校不依不饶,则有悖情理。

  三、社会和政府的教育责任

  1、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是政府基本的教育责任。从20

  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府行政职能改革的一个基本

  趋势是把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至于教育政策的公平

  性,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讲应该包括以下三层意思:一是教育,

  尤其是政府所办的教育必须惠及全体公民;二是全体公民享有

  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三是在高考以及人才选拔等方面机会均

  等。其中第三点尤其重要,没有了第三点,前两点就失去了

  存在的意义。公平关系一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稳定。政府在制

  定各种政策时,一定不要小觑了中国的中情——人情无处不

  在。比如说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督,那就不要

  轻易实行,否则这个环节就将成为教育腐败的又一个发源地。

  2、重建政府和社会对学校和人才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不能

  再以升学率为评价一个学校的唯一标准了。尽出产些高分低能

  的产品算是一个好学校吗?也不能简单地用一张试卷来评判一

  个学生的优劣。一卷定终身的状况一定要改变,否则只能孕育出应试教育学校、应试教育家长和只会考试的学生。

  3、政府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学校从安全等其他责任,

  特别是安全责任中解脱出来。因为责任太多、太沉,就会是严实地捆住学校的手脚。虽然国家教育部颁布了相关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迫于舆论压力和对家长的无耐,最后大多还是由学校承担了责任。所以政府要为学校的自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有效的法制环境。

  4、政府有义务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再教育”。教

  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我国大多数家长持有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病态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我国人才培育质量。要改变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政府有义务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和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结束语:作为一个学生家长,一个高校工作者,虽然教育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新一届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定会向正确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的子女通过教育,定能成为身心健康、心智成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的有价值的人。

篇八: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

  。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要各自发挥作用

  (1)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2)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会使孩子先入为主,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而且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

  (3)社会教育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大部分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家庭条件都比较一般,家长文化水平一般,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已不再像过去那么神圣,而他们自己却忙于工作和应酬,无暇研究自己的孩子,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不观察思考社会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影响,不懂教育规律,因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需要孩子有优良的成绩,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不加重视,孩子迟到帮着说情,孩子作业拖拉帮着找理由,甚至孩子和老师闹矛盾也护着孩子到学校闹事等等。对孩子娇宠溺爱,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名次,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孩子所提的要求哪怕是无理要求也百依百顺,从而使孩子们染上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惟我独尊的恶习,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家庭教育表现的重智轻德的特点不能全面培养子女,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有些社会活动的意义没有体现时代特点,激发不起学生的认识。目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个别领域歪风邪气还在不同程度地盛行,以权谋私、官僚主义、拉关系、走后门以及利用工作之便损公肥私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冲淡了正确教育的作用,削弱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力量。社会效应机构数量少,活动内容以及方式还不能适应青少年的需要。有的以营利为目的,更是起到了

  相反的作用。(三)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结成教育网络

  根据目前教育中出现教育分力,影响教育效果问题,我们提出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形成一股合力。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或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否则,会出现残缺的、不成系统的教育,遗患无穷。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苏联普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教育效果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劳动集体的共同努力和对学生要求的一致”

  (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结成教育网,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还应根据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

  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校内外结合,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极影响,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社会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篇九: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事实上这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力所能及的范畴是一种夸大和泛化学校功能以及推卸责任的一种可怕现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总是觉得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的方向发展。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和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学生的安全、犯罪、吸毒等问题都被说成是学校的责任。有人说:生活与教育联系,就将家务活动中的洗衣、做饭、叠被子等这些本该是家庭教育的事,都弄到学校来了。某校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该班两名成绩较差的学生打死后,三位学生家长跑到学校来说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学校的教育不够,就连政府和公安部门都这样认定。事实上,这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力所能及的范畴,是一种夸大和泛化学校功能,以及推卸责任的一种可怕现象。

  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

  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

  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

  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

  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和学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们是教师!我们爱学校!我们更爱自己的职业!”

  (作者单位:551619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中心小学)

篇十: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近年来,总是觉得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的方向发展。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和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学生的安全、犯罪、吸毒等问题都被说成是学校的责任。有人说:生活与教育联系,就将家务活动中的洗衣、做饭、叠被子等这些本该是家庭教育的事,都弄到学校来了。某校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该班两名成绩较差的学生打死后,三位学生家长跑到学校来说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学校的教育不够,就连政府和公安部门都这样认定。事实上,这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力所能及的范畴,是一种夸大和泛化学校功能,以及推卸责任的一种可怕现象。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

  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和学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们是教师!我们爱学校!我们更爱自己的职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好比土壤里的氮、磷、钾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备的,作为从教人员的老师也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学校教育是以系统的理性教育为主,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众多学科的学习,都要引导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领进科学的殿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和完善,是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枢纽。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资源。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机构,包括青少年宫、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开展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切方式,包括看电视、网络、交谈、他人的示范行为等—些无组织无意识的带有教育性质的活动。社会教育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终身性,即活到老学到老。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德、习惯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成长。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对个人的人品素质影响最大。因为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对于孩子都是一本无字的书,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于哪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最大,这真不好选择,就如同手和脚,哪个贡献最大呢?——缺少了哪个,哪个就会显得重要

  现在学校和家长,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师对于学生那是骂不得,打不得,爱不得,骂了家长说老师对孩子人格侮辱,打了更是体罚学生,爱了有人说老师收受礼品了。老师很被动,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学习要管,生活要管,思想也要管,这本身就是教育方式的一种误区。

  如果家长认为所谓的教育就是考试考高分,毕业找到好工作的话,我想说,其实家长大可不必去难为孩子,你自己努力点成为李刚,按中国的现状我爸是李刚的孩子才是最有出息的。自己成不了李刚,却要让孩子成为李刚,多可笑可悲的想法!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是看待和思考生活工作中发生的现象,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种教育。很显然三观教育光凭学校是很难做到全面的,至少我们很少听说哪个孩子的脾气象他老师,总是说像他爸妈的多吧?其实真正在影响孩子的还是我们看不见的“教育”,而过分的强调和加重学校教育,其实是一种家长和社会推脱责任的表现,将自己的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惜通过送礼课外补习等方式尽量减少家庭教育的时间,一旦教育失败则将责任推给老师不尽职或者孩子不努力。这是其实一种成人世界下一种以成人价值观为中心的教育论,说白了就是家长强奸了孩子的意志,让老师让了替罪羊。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知道,其实学校教育的作用本来就弱于其他两项。1:受教育的时间,以孩子8岁上小学,24岁大学毕业来说,每天7个小时的在校时间,还要去除周末和寒暑假,远少于孩子在家的时间。2:学校教育,是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是2个甚至更多的家长对一个孩子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全社会对一个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专注度影响力无疑远高于学校教育。3:学习教育是一种被动教育,孩子本身带有逆反心理,对一些教育内容带有心理抵抗性;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包围式教育,孩子无时无刻不是在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内容,教育的效果显然要比学校填鸭式教育显著。4:学校教育是家长付出学费让别人教育自己,在学生看来自己是付出的一方,对于教育的态度难免有所轻视和抵触;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孩子通常是索要的一方,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让你有求于人时,总是更容易听对方的话,而如果是觉是自己是付出方时,则比较难服从对方。分析一下中西方的教育,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期初期,特别是中小学的成绩和科学知识远超西方的学生,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却难有突出的作为和成就呢?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教育是畸形的,过分的注重学科教育,忽略人格教育和思维教育,而其实就是注重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结果。在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格道德观念和思维价值体系的支撑下,孩子在结束被动接受式教育后陷入入迷茫,因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给予他们自我辨别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所以才会出现孩子到了高中,大学,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管理后生活放纵道德迷失的社会现状。我们不能把老师当成一个圣人来要求,毕竟那是只是一份工作,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不可能全部由他们来承当,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家长刻意如此,那局面将是现在这样的惨状,家长一边送礼一边骂老师,孩子过的不快乐也不见得有出息,老师工作压力大又不真正受人尊敬的“三输”局面。真正良好的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学校来承担,人格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家庭教育来承担,社会教育负责给予教育内容实践的机会,锻炼自我辨别,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能力。教育真正要给予孩子的不应该是一张文凭或者一门技艺,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心灵和清醒的头脑。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腰堡中学王凤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了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了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搞好学校教育、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新教育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搞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网络,营造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网络,康向上的教育环境是我国目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康向上的教育环境是我国目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担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创新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果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三方面教育中,果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三方面教育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统一性特点;在家庭教育中,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统一性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对还资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对还资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色彩社会是青少年的大课堂,学生每年有160多天在学校以外生活和活社会是青少年的大课堂,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及各种社会现象必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不动,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社会教育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纪实性、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社会教育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纪实性、补偿性等特点。三个方面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性等特点。三个方面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和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和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只有把学校教、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统一影响、互相制约。因此,只有把学校教、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了有效地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为了有效地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教育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学校教育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学校教育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一)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误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误区。让家长的人才观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让家长的人才观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由“重智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监护观由“保姆型”转到“自由型”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监护观由“保姆型”转到“自由型”,转到“由“专制型”转到“民主型”学校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艺术,要一分专制型转到民主型”学校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艺术,为二地看待孩子,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顺其天性,顺其天性,循序渐进。循序渐进。2、广开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渠道。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广开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渠道。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渠道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主要让班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有家长进行培训二是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二是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主任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主任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三是领导和教师经常进行家访,四是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实验四是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室等,五是开设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校园网,广泛与家长交流。室等,五是开设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校园网,广泛与家长交流。(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通力合作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1、家长应该参加家长学校和学校的活动,依靠学校,建设学习、家长应该参加家长学校和学校的活动,依靠学校,家庭,指导孩子规范、健康上网,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家庭,指导孩子规范、健康上网,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家长应该经常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进行交流,询问学生的学、家长应该经常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进行交流,习、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和教育,争取最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和教育,行鼓励和教育佳效果。佳效果。二、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制,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对学校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充分社会对学校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社会中对学校教育有益的一面,利用社会中对学校教育有益的一面,暮秋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暮秋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确保教育的效果。保教育的效果。(一)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一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国情教育、环境教育、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国情教育、环境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但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益的。但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学校应该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开辟学校与社会志愿共享学校应该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的有效途径,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享受更广阔的教育空间。的有效途径,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享受更广阔的教育空间。(二)“走出去”、“请进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为了及时帮助学生摆脱某些困惑和迷茫,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走出去”“请为了及时帮助学生摆脱某些困惑和迷茫,“进来”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来”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本地名牌企业、人才交流中心、烈士陵园、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到本地名牌企业、人才交流中心、烈士陵园、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学习、调查,拜访先进人物,目睹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学习、调查,拜访先进人物,目睹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社会思潮;请进来”“思潮;请进来”就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和各界先进人物来学校作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国防、法制、环保、交通、消防题报告,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国防、法制、环保、交通、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三、统一思想、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建立“三结合”教育工作统一思想、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建立“三结合”的长效机制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已向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努力。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努力。搞好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让全社会认识到“三结合”搞好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让全社会认识到“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全社会关注“三结合”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全社会关注“三结合”的氛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形成通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中国教育定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全员“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明媚春天,将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明媚春天,培养出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篇十一: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P>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柞水县教学研究室齐泽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对其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价值观的形成,健全人格培养等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区别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庭教育始于人类社会家庭的出现,是基于血缘和亲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利用家庭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儿童进行的教育,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父母润物细无声浸入子女心田的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它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胎儿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是终身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行为习惯、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因此家庭教育基本上属于一种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因为家长与子女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感情浓厚,相亲相爱,最为了解,所以家庭教育具有人际关系的亲近性和教育的感染性,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具有个体发展的启蒙性和过程的连续性等特点。但家庭教育一般没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如果以感情代替科学,容易失去教育原则。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它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孩子,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的产生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文字发展已比较成熟。通常认为,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由非专门教育机

  构逐渐演变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学校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专门学校。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标准高、要求严、份量大,孩子必须经过积极努力,才能有好成绩,有一定的艰苦性。

  社会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文化教育组织对成员进行的教育,它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三大教育形式之一,其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比较全面,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具有终身性、广阔性、层次性、多样性等特点。但是,社会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严密的组织,内容有善有恶,影响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各自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主要是为了挖掘和发现子女的天赋潜能,培养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而进行的个性化培育过程;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而进行的共性化培育过程;社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合格有用人才为目标的综合化培育过程。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它们,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出什么样的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言传身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善于创造和谐相处的家庭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为孩子做好终身学习的榜样,乐

  于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家庭教育是一种最简单的途径,持续不断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会开启孩子的智慧,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学校教给孩子知识技能,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只有在家庭中完成,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情绪模式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人一生的命运,而这一切都是受家庭影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长应是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共育,使儿童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获得发展。

  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这里,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夸美纽斯指出,家庭教育是母亲膝前教育。这表明,家庭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基础,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将面临诸多问题。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当学校以它特有的模式,按既定目标,对孩子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的再造性教育时,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素养,就显现出特有的效能来。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顺理成章,显得较为容易,而有的孩子则需要经历许多艰难曲折,才能有所成就。这就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同结果,可见

  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把孩子培养成材的。因为孩子不仅生活在学校,还生活在社会和家庭里,所以学校、社会、家庭都要给予他们以影响。特别是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它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不会因为学校教育而丧失。日常生活中,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是过马路走斑马线、上公交要排队,但周末跟着家长上街,若家长不这样,只要有一次,所有原先的学校教育效果就都荡然无存了。不少孩子学习依赖心重、行为习惯差、人际交往关系紧张,究其原因,和其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反,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思想作风好,文化修养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些人虽然受到了好的学校教育,虽然取得了很高的学历,但仍然会犯罪,或者过得很

  悲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受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可见,学校教育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只有优化家庭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效果。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话很富哲理性,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

  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不仅熟悉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而且也熟悉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便,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渴求性,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能够对孩子进行比较贴近目标进行教育,能够及时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能够很及时地辅导孩子的学习。而学校教育很难完全顾及到每个孩子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家长应凭借其优越的条件,负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进行成功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国民素质、国家的兴衰有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的事;孩子是父母的后代,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教育不仅要教育孩子懂得敬老孝亲、宽以待人等优良品德,还要教育孩子深入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社会需要互相帮助和理解包容的好环境,提倡人人讲奉献讲付出,不唯利是图。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孩子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所负的责任是他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他还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保障。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依托,它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着辅助作用,具有形式多,内容多,影响广的特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教育无处不在,凡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有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公园、儿童影院、儿童阅览室、儿童图书馆、文化补习学校、技术培训班等机构,各种讲

  座、会等活动,还有报刊、书籍、图书馆、广播、电视和电影等媒体,形式多样,它对孩子思想的影响极为广泛并且伴随终身。同时,我们更应看到,社会教育负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贪污腐化、追名逐利的风气,不良影视、文学、广告、非法出版物、电子游戏和网络产品,不仅败坏社会道德,污染社会环境,还会严重危害青少年成长。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容易培养出独立自主,性格完整,三观正确的孩子;而相反,生长在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有缺陷的家庭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为人处世方面有所缺失,会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事物的影响,这样就很难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就谈不上接受社会教育。所以,家庭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积极引导孩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不同的社会信息进行反馈进行辨别。家长要引导孩子深入到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综合素养。

  塔孜洪乡中心小学布阿依夏木·依米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它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思想行为方面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家庭则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家长是校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校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也要适应校园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校园教育,校园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

  (一)、家长教育是启蒙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说的家长形象,包括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留给孩子的基本印象。一个良好的家长形象,将会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个有明显缺欠的家长形象,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灵深处留下病态的种子。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总希望他有有出息,孩子出了点问题,总爱指责学校怎样、老师怎样、社会环境怎样,唯独不对自己进行反思。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于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优化自己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学校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孩子在走向成年、走向社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因此,抓学习成绩、抓升学率要与抓校风、班风、学风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要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与教学体制,改革和完善招生与考试办法,切实纠正那种“唯分数论”的错误办学倾向。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从校长到普通教职员工,都要既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家庭教育要适应校园教育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好校园教育;校园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充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三个方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良好成绩。

  要想让一个孩子真正进步,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教育这种特点,我们应设立家长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举办家长赏识教育讲座,引导他们改变教育观念,在赏识中提高自己孩子的能力,通过学校的努力宣传和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赏识教育深入人心,不少家长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更懂事了,更勤快了,学习更积极了。

  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一)对负责任的家长重在正确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都望子成龙,因此一般能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关系,能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这类家长占主流。但他们往往由于过分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只看重成绩,不注重品德,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读书,忽视思想教育,两眼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把考取大学看作子女唯一出路,不注重孩子其他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此类家长,班主任平时要注意不能以分数来学生,并注重多与家长沟通,多交流观点和看法,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片面认识,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能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多和子女沟通,同时,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抗挫能力,适当让他们多娱乐,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家长或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具有人文教育的素材去参观学习,并经常让子女走向街道,走向乡村,以大地、社会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样,就能使孩子们学习时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为素质教育奠定好的思想基础。

  (2)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当看见学生在校犯错误时,做班主任的大发雷霆或怒斥一通并不能使学生诚恳地接受,有时还会把事情弄僵。在发脾气前,不妨检讨一下自己,或许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学生面对你的批评不服气或顶撞时,你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态度和方法。(2)对学生所犯错误要抓住真凭实据,让家长心服口服地配合班主任做学生思想教育。批评学生时,尽量平静自己的心情,也应照顾家长的尊严,既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家长满意。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善于用技艺去处理好家庭教育与教育这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样才能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篇十二: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P>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关系之我见

  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程的的学习,心里感触颇深——正如学校、家庭、社会的鱼水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

  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和学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是教师!我爱学校!我爱我的学生!我更爱自己的职业!”

篇十三: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P>  家长应该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近年来因学生溺水留守儿童走失等原因造成未成年人伤亡事件频见报道各级政府对相关事件也是高度重视处理结果往往是追究相关社会机关及学校公职人员责任并对死者伤亡者家属作出经济赔偿而告终

  家长应该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近年来,因学生溺水、留守儿童走失等原因,造成未成年人伤亡事件频见报道,各级政府对相关事件也是高度重视,处理结果往往是追究相关社会机关及学校公职人员责任,并对死者伤亡者家属作出经济赔偿而告终。可以说这种处理结果有利于评定社会情绪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应当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家长对未成年人教育应付的法律责任问题。家长对未成年人教育负有法律责任。《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不难看出,家长对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及适时监护具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应该是第一责任人。家长不能轻易抛下孩子不尽监护责任,要在孩子接受教育过程中,为孩子

  1

  提供完成学业的条件,包括上学的接送问题,温饱问题,必要的经济保障等。不仅如此,对孩子的品德养成、心理维护、安全教育,更是父母应尽的社会责任。但今天,经常可见流浪儿童、留守儿童,也时常听到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以及假期中等不在校期间各种事故的发生。且一旦孩子发生事故,家长往往本能的杜绝从自身寻找原因,这应该说是家长没尽到且不愿意承担监护孩子责任的表现。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孩子随着家庭的产生来到社会,从出生就受到父母及其他亲人有意无意中对他施加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模糊的思想中,会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再加上来自遗传因素的性格特征,孩子对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会具有虽不明显但却较为确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也会使他们对社会和学校教育,产生接受和不接受的差异态度。这对他们今后的的行为表现和成长方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年儿童的家长恰恰又是正在打拼的群体。有些家长在孩子教育和安全保障等问题上,往往会过分依赖社会和学校。有些父母甚至没有耐心接送孩子、陪伴孩子,对学校的教育配合要求也会有意无意躲避甚至回绝。一旦出了问题,也不愿意从自身寻找原因。在今天的社会价值取向中,人们也习惯让社会和教育部门对孩子的教育、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担当。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来说,父母毕竟是第一责任

  2

  人,学校和社会再负责,也替代不了家长的悉心呵护和监护,家长的责任心以及责任行为,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家长应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家长知道并尽到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好的教育保障条件、好的人文关怀,是促进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保证。社会和教育部门是广泛且敞开的教育空间,各种教育途径和效能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性。而家庭则是相对稳定和闭合的,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是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这里要说一下留守儿童的问题。父母为了挣钱养家把孩子留在家里的做法是否可取?未成年人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留守家中到底要谁来管?政府吗?儿童多的地区往往是贫穷地区,政府在保证基本教师工资和正常教育教学经费外,往往没有力量再来承担课外时间照顾孩子的人员的编制和工资。即使硬让学校和教师代为教养,教师的教育能替代父母的亲情吗?孩子长期离开父母造成的心灵创伤该怎样来弥补呢?父母最大的责任到底是什么?有父母的孩子该不该成为“留守儿童”呢?这不是一个小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应该深入思考父母的责任所在。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家庭责任,还是公民责任、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合格公民的培育,需要社

  3

  会、教育、家庭的共同努力。作为国家明天的建设者、保卫者,孩子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大计,关系到民族未来!所以,父母责任,重于泰山!

  4

篇十四: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P>  但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孩子们大多是凭新鲜感好奇心参与线上学习的他们脱离了老师的视线自我管控能力尚达不到真正自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境界来自家长家庭的管控又因相处模式和相处环境的原因缺乏规范性和严密性加上孩子们各自居家脱离了班级这一同龄集体没有了比较和参照学习的有效动力大打折扣这些因素使得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看似热火朝天但实际收效甚微

  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家校社共育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冲击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在这一人类危机、世界困局中,教育潜伏着怎样的新机,值得我们教育者工作思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与时俱进适应变局家、校、社共育

  正文: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家庭就有了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学校教育,从孩子接触到了除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就潜移默化地对其产生了影响,即有了社会教育。因此,就出现的时间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远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它具有启蒙性、一贯性、实践性和无序性。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具有后续性、阶段性、智能性和系统性。广义的社会教育应该自人类产生就存在着,它同和家庭教育一样具有终身性,并兼有广阔性、复杂性和相长性。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人自我本能的积极程度的差异,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着。

  远古时代,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作坊式的工匠教育担当着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规模化学校的出现,家庭教育逐渐退居辅助地位,学校教育逐渐占主导。

  随着大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虽然仍占主导地位,起着任何教育模式都取代不了的作用,但社会教育对其冲击力绝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则处于懵懂尴尬的境地。

  2020年的春天,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新冠疫情爆发,冲击着整个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危机中潜伏着新机,困局中定然隐藏着变局。在这一人类危机、世界困局中,教育潜伏着怎样的新机,隐藏着怎样的变局?我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就家校社共育谈几点思考:

  一、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状态

  自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通知后,省、市、县陆续下发了有关开学工作的通知,开学时间一推再推,直至疫情基本可控后的9月,中小学才正式全面复学。

  在漫长的师生居家期间,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

  为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自2月10日起,我校全体师生进入“线上教学”状态。

  学生线上学习,根据疫情控制进展可分为“摸索高热”期、“疲倦懈怠”期和“放任自由”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几种类型,有“自主学习型”、“家长助学型”、“家庭互助型”(同一家庭里有不同学段的孩子,他们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自由散漫型”和“零上线型”。

  摸索高热阶段,2月10日至3月6日。在这一阶段,家长、老师都没有线上教学辅导经验,都在边教学辅导,边摸索探讨。家长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都在相互学习。学生则对“线上教学”表现得尤为新奇,学习热情很高,除因家庭条件限制(有的没手机、电脑等线上学习工具,有的因网络问题找不到教学资源等),没有参加“线上学习”的少数学生外,多数学生都能坚持上线,按要求完成听课(看课)任务。但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孩子们大多是凭新鲜感、好奇心参与“线上学习”的,他们脱离了老师的视线,自我管控能力尚达不到真正自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境界,来自家长(家庭)的管控又因相处模式和相处环境的原因,缺乏规范性和严密性,加上孩子们各自居家,脱离了班级这一同龄集体,没有了比较和参照,学习的有效动力大打折扣,这些因素使得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看似热火朝天,但实际收效甚微。

  疲倦懈怠阶段,3月7日至4月8日。近一个月的“线上学习”,家长要顶着居家抗疫(或出勤抗疫)和全天候监管孩子生活学习的双重压力;老师既要在线上教学,管别人家的孩子,又要管自家的孩子的线上学习,还要完成其它抗疫工作;孩子们不能外出,既失去了很多放飞自我的机会,又要整天面对平板、手机、电脑这些缺乏“生机”的物件,还要不停地听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唠叨。家长、老师都疲倦了。孩子们最初的新奇心过后也懈怠了。但由于老师、家长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孩子们也由最初的浮躁、高热逐渐趋于平静;使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比前一阶段差。

  放任自由期,4月9日至6月17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家

  长们逐渐走出家门,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了,但孩子们仍在居家“线上学习”,这便让“线上学习”变得放任自由了。家长们因为复工无法监管孩子,只能放任孩子自由学习。老师们因为前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探讨,有了灵活自由的线上教学方法和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孩子们因为家长的复工自由了,但同时也失去了“帮手”。又因老师更“厉害”了,他们不再有偷机取巧、混水摸鱼的机会,所以,他们自由了,但更忙了。因此,学习效果便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自律、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学习高效优质。自律、自控能力弱的孩子,他们越忙越放任,加上又缺乏家长监管,所以他们的学习低效劣质。

  在上述的三个阶段中,因为学习类型的不同,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自主学习型的孩子,不管在哪一阶段,他们的学习效果都要较其他类型强,特别是后期的放任自由阶段,他们的学习效果与正常到校学习并无多大差异。家长助学型的孩子,到第三阶段学习效果滑坡严重。家庭互助型的孩子,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较其他类型(除零上线型外)稍弱。

  二、家、校、社共育的重要性

  通过疫情期间孩子“线上学习”的情况能明显看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在不同程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他们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育人功能、育人环境还是爱教育的时间,它都有着不可替代且不容忽视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调整和补充,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成效,使孩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会降低学校教育成效,使孩子终身受累。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它促进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可以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应急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中体验、学习、养成、适应、参与。它也有着其特定的难以替代的功能。

  在疫情防控这种社会环境中,全人类都在接受着社会教育,这种教育因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因素而产生着不同的教育效果。在我国,2020年的新冠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教材,教给了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怎样愉快且有为地生活。教给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因为没有强大的祖国,便没有了危难时刻可供我们栖息的“家”;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便没有了为守护我们安康而勇敢逆行的一线“将士”和日夜蹲守的小区“干群”;没有团结一心的人民群众,便没有了可供我们依靠的根基和后盾。这一特殊教材还教给了我们如何爱家、爱家人。

  这些鲜活、真实、近身的社会教育因子,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学生,让社会教育变得有形,让学校教育变得有样,让家庭教育变得有效,让受教育者刻骨铭心。

  三、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的新机与变局新冠疫情对全人类、全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这种巨大的危机与困境中,教育左冲右突。学校教育从最初的“线上教学”匆忙应对,到后来的“线上教学”渐入佳境,直到全面复学后的“线上线下”双向结合。在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卫生、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师生对到校上学、上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向往。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空前高涨,他们实现了由“督查员”到“兼职教师的”蜕变。老师不仅实现了由面对课桌、黑板的课堂“现场指挥”到面对摄像头和网络的空中“摇控指挥”的蜕变,还兼修成长成了“心理咨询师”、“健康营养师”等。这是以前多年的在职培训,网络研修都未能达到的效果。新冠疫情催生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让学校教育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使学校教育更具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必须承认,学校教育若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在变幻莫测的复杂环境中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的机遇,在互联网日益发达和智能机器盛行的当今和未来,它的地位也并非“铁饭碗”。教师职业永远存在,但其不稳定性会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场疫情馈赠的财富,适应后疫情时代,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带来的新挑战,把握新机,适应变局,坚守爱和教育大道,让家、校、社三者找到新的支点,保持新的平衡。

  2

  -全文完-

篇十五: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P>  浅谈未成年人保护的家庭责任、学校责任、社会责任

  作者:顾安然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30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家庭责任学校责任社会责任

  未成年人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过两次修订后,于2013年1月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需承担的责任划分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家庭责任的划分:主要从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婚姻自由等方面的侧重点进行区分。

  学校责任则主要侧重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如九年义务教育等。

  社会责任主要侧重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设立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需的生活场所和设施,同时禁止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包括向未成年人开放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社会场所。

  法律的保护只是基于对于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层面,但未成年人的生活不是简单的只存在于家庭与学校,不是法律条款就可以全部涵盖了的,还要在社会和各种复杂环境中去接触和生活,其中可以接触到健康的、积极地、向上的、优秀的一些师长、长辈和同辈,但也不免要接触品行不良的、法律意识淡薄、生活方式低级庸等消极因素,这些都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影响,甚至损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何应对法律层面之外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应该关注和侧重的方向。

  一、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在法律层面之外存在的问题

  在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宣传教育和还不到位,尤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还是不够明确,还是存在一些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家长普遍认识不够全面,家庭教育质量不高

  很多家长对孩子只知道要尽抚养义务,对教育义务方面并不全面,甚至一部分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学生送入学校后就可以了。有些家长没有崇高的信仰,甚至道德标准都不太正确,也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消极负面的心态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家庭熏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些家长成才心切,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爱过了头,溺爱让孩子滋生了很多坏习惯。还有一些受到家庭暴力的儿童、孤残儿童、留守儿童更值得社会去关注。

  (二)学校偏重学业成绩,忽视思想道德教育

  就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而言,大部分学校还是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独立生存技能等的培育。学校受制于教育系统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制度,考核学业水平占很大比例,进而学校也对老师要分数、要升学率,这些行为压缩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空间。素质较高的老师,也只能是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课堂中,但还是受教学任务所限,而且这样的口头说教实际意义也不是很大。

  (三)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漏洞较多

  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是个复杂的问题,从立法角度看,相关法律的制定有滞后现象,尤其在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和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立法方面存在滞后,2013年5月發生的海南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案和2019年10月辽宁大连10岁女童被邻家14岁男孩杀害的惨案震惊全国,引人深思。一方面是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不够,缺乏震慑力,另一方面是立法的本意是保护未成年人,可实际中却成了“未成年人渣”的保护伞。同时政府部门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亦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监督举报机制不健全的现象,此外司法部门宣传不到位,民众对于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的范围模糊,青少年对于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也认识不足,公安部门也缺乏相应的预警体制,事后惩处的多,事先教育的少。社会对于未成年人工作重视不够,缺乏专门提供给未成年人的健康向上、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也不够经常化,能让青少年亲身参与的实践教育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处处都存在未成年人保护的漏洞。

  二、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法治环境

  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应及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各阶层都要致力于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规的完善并且加重宣传,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增强法律意识,要养成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社区之类的社会基层部门也要增强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创新工作方式,共同面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难题,全面提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建议社会主管部门加大对资金、人员和设施环境建设的投资,改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二)加强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后盾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要营造温暖舒适的气氛,有利于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家是孩子成长的起点,也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可靠最安全的归属。因此,家庭首先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温暖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和气氛,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人居环境。其次,父母要加强自我修养,学习和规范家庭教育的一些行为,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和有序自然的生活秩序,树立良好的家规家风,保持健康的家居环境,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和邻里和谐相处。温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只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更需要家长做出更多更远的努力,来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夯实孩子发展的基石。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家长更应该把引导做人放在第一位。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做事,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遵守社公德,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知道成功必经磨难,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竞争性活动,进行自立自强的吃苦教育,进行犯错后自惩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构建做人的精神支柱,激发人生的内在需求。

  (三)加强学校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

  这些年在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安全越来越趋向完善,为在校的未成年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成长条件。但是,受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未成年保护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校园霸凌、教师体罚、虐待侮辱、猥亵性侵等违法犯罪等案件时有发生,学校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更是应该重视,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各类非法侵害学生的案件,结合具体隋况,分析具体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校方的保护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宣传,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可以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性知识和性保护意识教育。让尊重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从小植根在学生心中。要通过课堂教学、各类讲座、班会、业余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积极广泛的开展各种防霸凌、防性侵、防诱骗等法治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另外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开展防溺水、火灾、交通安全答题和观看视频等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宣传,结合安全教育平台,更形象更深入的让学生们懂得珍爱生命、珍爱自己,加强心理素质,在非常事件中具备自救和求救的基本生存能力。

篇十六: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P>  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

  作用——后疫情时代家校社共育的几点

  思考

  内容摘要:

  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冲击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在这一人类危机、世界困局中,教育潜伏着怎样的新机,值得我们教育者工作思考。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与时俱进适应变局家、校、社共育

  正文: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家庭就有了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学校教育,从孩子接触到了除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就潜移默化地对其产生了影响,即有了社会教育。因此,就出现的时间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远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它具有启蒙性、一贯性、实践性和无序性。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具有后续性、阶段性、智能性和系统性。广义的社会教育应该自人类产生就存在着,它同和家庭教育一样具有终身性,并兼有广阔性、复杂性和相长性。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人自我本能的积极程度的差异,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着。

  远古时代,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作坊式的工匠教育担当着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规模化学校的出现,家庭教育逐渐退居辅助地位,学校教育逐渐占主导。

  随着大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虽然仍占主导地位,起着任何教育模式都取代不了的作用,但社会教育对其冲击力绝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则处于懵懂尴尬的境地。

  2020年的春天,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新冠疫情爆发,冲击着整个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危机中潜伏着新机,困局中定然隐藏着变局。在这一人类危机、世界困局中,教育潜伏着怎样的新机,隐藏着怎样的变局?我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就家校社共育谈几点思考:

  一、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状态

  自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通知后,省、市、县陆续下发了有关开学工作的通知,开学时间一推再推,直至疫情基本可控后的9月,中小学才正式全面复学。

  在漫长的师生居家期间,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

  为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自2月10日起,我校全体师生进入“线上教学”状态。

  学生线上学习,根据疫情控制进展可分为“摸索高热”期、“疲倦懈怠”期和“放任自由”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几种类型,有“自主学习型”、“家长助学型”、“家庭互助型”(同一家庭里有不同学段的孩子,他们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自由散漫型”和“零上线型”。

  摸索高热阶段,2月10日至3月6日。在这一阶段,家长、老师都没有线上教学辅导经验,都在边教学辅导,边摸索探讨。家长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都在相互学习。学生则对“线上教学”表现得尤为新奇,学习热情很高,除因家庭条件限制(有的没手机、电脑等线上学习工具,有的因网

  络问题找不到教学资源等),没有参加“线上学习”的少数学生外,多数学生都能坚持上线,按要求完成听课(看课)任务。但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孩子们大多是凭新鲜感、好奇心参与“线上学习”的,他们脱离了老师的视线,自我管控能力尚达不到真正自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境界,来自家长(家庭)的管控又因相处模式和相处环境的原因,缺乏规范性和严密性,加上孩子们各自居家,脱离了班级这一同龄集体,没有了比较和参照,学习的有效动力大打折扣,这些因素使得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看似热火朝天,但实际收效甚微。

  疲倦懈怠阶段,3月7日至4月8日。近一个月的“线上学习”,家长要顶着居家抗疫(或出勤抗疫)和全天候监管孩子生活学习的双重压力;老师既要在线上教学,管别人家的孩子,又要管自家的孩子的线上学习,还要完成其它抗疫工作;孩子们不能外出,既失去了很多放飞自我的机会,又要整天面对平板、手机、电脑这些缺乏“生机”的物件,还要不停地听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唠叨。家长、老师都疲倦了。孩子们最初的新奇心过后也懈怠了。但由于老师、家长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孩子们也由最初的浮躁、高热逐渐趋于平静;使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比前一阶段差。

  放任自由期,4月9日至6月17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家长们逐渐走出家门,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了,但孩子们仍在居家“线上学习”,这便让“线上学习”变得放任自由了。家长们因为复工无法监管孩子,只能放任孩子自由学习。老师们因为前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探讨,有了灵活自由的线上教学方法和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孩子们因为家长的复工自由了,但同时也失去了“帮手”。又因老师更“厉害”了,他们不再有偷机取巧、混水摸鱼的机会,所以,他们自由了,但更忙了。因此,学习效果便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自律、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学习高效优质。自律、自控能力弱的孩子,他们越忙越放任,加上又缺乏家长监管,所以他们的学习低效劣质。

  在上述的三个阶段中,因为学习类型的不同,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自主学习型的孩子,不管在哪一阶段,他们的学习效果都要较其他类型强,特别是后期的放任自由阶段,他们的学习效果与正常到校学习并无多大差异。家长助

  学型的孩子,到第三阶段学习效果滑坡严重。家庭互助型的孩子,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较其他类型(除零上线型外)稍弱。

  二、家、校、社共育的重要性

  通过疫情期间孩子“线上学习”的情况能明显看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在不同程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他们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育人功能、育人环境还是爱教育的时间,它都有着不可替代且不容忽视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调整和补充,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成效,使孩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会降低学校教育成效,使孩子终身受累。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它促进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可以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应急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中体验、学习、养成、适应、参与。它也有着其特定的难以替代的功能。

  在疫情防控这种社会环境中,全人类都在接受着社会教育,这种教育因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因素而产生着不同的教育效果。在我国,2020年的新冠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教材,教给了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怎样愉快且有为地生活。教给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因为没有强大的祖国,便没有了危难时刻可供我们栖息的“家”;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便没有了为守护我们安康而勇敢逆行的一线“将士”和日夜蹲守的小区“干群”;没有团结一心的人民群众,便没有了可供我们依靠的根基和后盾。这一特殊教材还教给了我们如何爱家、爱家人。

  这些鲜活、真实、近身的社会教育因子,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学生,让社会教育变得有形,让学校教育变得有样,让家庭教育变得有效,让受教育者刻骨铭心。

  三、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的新机与变局

  新冠疫情对全人类、全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这种巨大的危机与困境中,教育左冲右突。学校教育从最初的“线上教学”匆忙应对,到后来的“线上教学”渐入佳境,直到全面复学后的“线上线下”双向结合。在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卫生、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师生对到校上学、上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向往。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空前高涨,他们实现了由“督查员”到“兼职教师的”蜕变。老师不仅实现了由面对课桌、黑板的课堂“现场指挥”到面对摄像头和网络的空中“摇控指挥”的蜕变,还兼修成长成了“心理咨询师”、“健康营养师”等。这是以前多年的在职培训,网络研修都未能达到的效果。新冠疫情催生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让学校教育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使学校教育更具生机和活力。

  同时,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必须承认,学校教育若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在变幻莫测的复杂环境中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的机遇,在互联网日益发达和智能机器盛行的当今和未来,它的地位也并非“铁饭碗”。教师职业永远存在,但其不稳定性会与日俱增。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场疫情馈赠的财富,适应后疫情时代,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带来的新挑战,把握新机,适应变局,坚守爱和教育大道,让家、校、社三者找到新的支点,保持新的平衡。

  2

篇十七: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P>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政府、家庭、社会角色之定位摘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剧增,其教育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陕西为例,从政府、家庭、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各自职能,寻找对策,从而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陕西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关键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角色定位一.陕西省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我省构建和谐大省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现象也是我省在转型期间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促进教育的持续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都得到充分保障的今天,却有近5800万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教育。本文从家庭,社会和政府多方面出发,来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一)家庭教育的现状1.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本研究对陕西临潼、蓝田、渭南、户县、周至、长安区等地共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回收276份,有效回收率达89%。通过调查,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情况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父母中的一方监护,占总调查比例的23.7%。二是隔代监护,主要由爷爷奶奶或者祖父祖母监护占总调查比例的49%。三是上代监护,即孩子由亲朋

  好友监护,占调查比例的19.3%。四是孩子自我监护,占总调查比例的8%。

  调查显示:单亲型留守儿童的生活相对较好;隔代监护与上代监护的儿童,监护人在孩子生活教育细节上做的不够好,过份溺爱,有时候职责也不到位;自我监护的儿童,监护责任完全在于孩子自身,这种情况下的儿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父母主要从经济上满足孩子的需要,但是欠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2.留守儿童学习的情况。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有了问题很少向家人求助。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1.3%,学习一般和很差的儿童占74.6%左右,良好的占14.1%。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监护人文化程度低下,或者监护人家务繁重,无力或无暇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二)政府教育的现状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起着直接影响作用,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环境也是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容忽视的因素。1.留守儿童面临教育危机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在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下,留守儿童的教育费用主要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村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上,特别是乡村教育上的资源较少,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

  始终无法落实,最终形成农村的学校农民自己出钱办,义务教育父母自己尽义务的局面,农村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及资源与城镇无法相比。

  2.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感情关怀太少。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渴的孩子,特别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关注,从心里角度看,孩子在年幼时期如果缺少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们的性格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努力在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也应该将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考虑进去,多给予他们一些情感补偿,从长远来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的关注与支持。(三)社会教育的现状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媒体、网络等的信息传播比较快,加之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网络对象无法控制,而网吧等场所对于未成年人的限制不够严格,致使大量留守儿童迷恋于网络游戏或者不健康内容,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思想及人格发展。许多留守儿童犯罪都是从媒体或网络节目中学习的,因而公众或者说社会群体要对传媒内容予以慎重考虑。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研究对陕西省若干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从家庭、政府、社会三个方面对

  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一)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1.监护人监管不利。调查显示:43.62%的留守儿童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监护

  人大多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只注重孩子吃穿和安全问题,在儿童所需的营养和健康方面不够重视,对儿童心理、情感和品德的关注较少,更谈不上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很多监护人忽视留守儿童的内心真实感受,对他们的思想变化了解不及时,容易使他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心理、品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大多监护人溺爱孩子,导致留守儿童放纵任性。

  2.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沟通困难。长时间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造成留守儿童对父母亲情的缺失,使其逐渐淡化亲情观念,出现问题不找父母或者监护人沟通。调查显示:41.9%的留守儿童经常与父母沟通,54.2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沟通,3.85%的儿童无法与父母沟通。(二)政府教育方面的问题1.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缺额大,编制不足,而城镇教师数量严重超编,造成农村小学没有教师上课,只能聘请一些初中毕业生临时代课,导致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下滑。2.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两大类,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使处于流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三)社会教育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意愿不高。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调查,有15.96%的留守儿童选择有很多知心朋友,当问及他们是否感到孤单时,18.09%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单,61.7%的有时感到孤单,只有20.21%的感到不孤单。留守儿童感到孤单的比例高达79.9%。由此可知,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冷淡的人格特点。四.政府、家庭、社会角色之定位(一)家庭定位1.父母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渴望与父母团聚,得到父母的关爱,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支持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应尽量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职责,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子女的爱与厚望,希望子女能理解他们。

推荐访问: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在抚养孩子方面各自的责任 抚养 孩子 家庭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