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时间:2022-11-08 10:50:0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大学体育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如何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新时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 体育文化 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往往以体育为主体,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殊性。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下面对高校体育文化如何建设作一些探讨。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开拓创新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使我国大学体育跨入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锐意创新的转型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改革发展中,一些领导和教师的改革观念还没能转变、更新;一些正确的思想和观念还不能贯彻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使高校体育教改困难重重、发展滞后。这就迫切需要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个高度认识的观念上来,统一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

体育教师只有理解并领会体育文化的底蕴和科学含义,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特有的育人功能。因此,如何激励广大体育教师敬业爱业、提高体育与健康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方式方法培养体育教师,提高业务素养;2、体育教师自身要具备自学能力,扩展新的知识。要善于了解自己缺少什么知识,并能根据体育教育的新要求去独立获取对学生健康教育所需要的保健知识与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对新生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调查能力;才能去研究新生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事业,培养出健康的合格人才。3、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心“寻找”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体育文化增强了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传习作用。体育教学是通过运动技术而呈现的体育文化,为师者要引导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运动技术所呈现的体育文化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思维定式,再逐渐根深蒂固,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等体育意识和习惯;其次是体育文化的传授增强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层面,但在精神层面上是有其共同点的,而达成两者协调统一的就是体育文化。学生们以竞技体育这种体育文化认识体育、欣赏体育,发现体育的魅力,再最大可能地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最后是体育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体育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感召力被看做是民族精神的橱窗。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活动,在浓烈的氛围中,学生们会不知不觉地把情感融入自己所在的集体中去,从而抒发出集体主义和国家的荣誉感,并由此迸发出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激励着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

三、构建“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是学校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构建的好坏,是贯彻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键。近十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创新教育,尤其是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200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下称新《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称新《标准》)。为贯彻实施新《纲要》和新《标准》的文件精神,应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我们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并结合各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本校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体系,以便充分发挥师生的体育特长,发展个性、增强体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1、明确学校体育目标和高校体育课程目标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而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五个领域的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多元目标体系。目标明确,有利于改革的正确发展。

2、明确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根据课程目标,其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锻炼心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掌握体育健身的基本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体育运动能力,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进行终身锻炼。(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勇敢、顽强的意识品质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

3、体育教学内容

新《纲要》的颁布,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必须符合新《纲要》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则需要学生学习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所需的健康意识、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因此,应处理好教材的科学性与健身性、文化性与可接受性、民族性与新兴性和娱乐性的关系,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应根据目标、学校、学生、教师和自然环境诸因素,精心选择既有健身价值,又能作为终身运动手段的大量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作为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如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武术、养生气功、健美(操)、体育舞蹈、舞龙、早冰、攀岩、健美操、跳绳、自行车、运动处方等形形色色的运动项目和体育保健科学知识将成为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兴趣、能力和习惯。

4、体育教学评价

改变以往体育教育评价活动中单纯采用运动成绩终结性评价(统一标准)的方式,要积极采取以人为本、科学客观、求真务实、重在激励的评价方法。从根本上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评价指导思想,彻底根除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评什么的弊病模式。充分运用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之经常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系列问题。

四、改善运动条件,丰富健康内容和形式

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证,是贯彻落实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必备条件。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运动条件,才能使体育教学在课内外丰富学生的健康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经常自觉锻炼,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调节心理障碍、培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 的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能有效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同时,改善运动条件,还能防止因客观因素影响而引起的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管理与监督,注重健康教育效果

主要抓好三方面的管理与监督工作:1. 加强广泛宣传力度,共同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学校的大事,学校应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健康教育的优势,共同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利用高校的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媒介,宣传身心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师资力量,开办心理健康咨询;加强体育健康教育,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时的指导和治疗。2. 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大学生对体育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营养卫生、性保健等基本知识都有强烈的需求 愿望。因此,要加强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教学,教育职能部门要着重监督体育理论的教学质量。3. 学校和教师要严格加强场地器材和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与监督,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教师要克服各种困难,经常、广泛、长期、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体育与健康的有益活动,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高校文化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江民.浅议大学生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4,(4).

[2]王树民,等.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体育科学,2003,(2).

[3]温祝英.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J].体育研究,2006(8):160-161.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浅谈 高校 体育

最新推荐